top of page

about

MYT Architects

projects

「修澤蘭」,一位隱身臺灣建築檔案七十餘年的傳奇人物。她在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,1960年代起投入全臺各地校園規劃與建築,是曾經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「中山樓」的建築師,也是在新店山林打造現代新社區「花園新城」的實業家。當年她主張「傳統中創新,以自然為尚」的建築理念與執行毅力,尤其是結合建築技術與藝術、獨具風格的大膽設計表現,激勵了同輩及後來的建築從業者。修澤蘭一生的建築志業根植於臺灣,她留在臺灣各地的建築風景,早已融入公眾記憶。

本展覽透過建築師、建築圖、建築模型、各類檔案重建「認識」的現場,描繪修澤蘭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頁上的特殊性。藉由重現修澤蘭的建築圖資檔案,並回顧當時社會背景,理解建築專業背後的環境資源與政策引導,提供公眾認識建築的歷史社會取徑。同時,回應當代對臺灣建築文化研究的期待,再現建築師手繪建築圖所指引的建築現場,藉此追溯本地營建技術演變與設計藝術衍繹的線索。

watch previous <

watch next >

另一種現場:修澤蘭
修澤蘭建築師特展

On-Site Matters: Hsiu Tse-Lan

臺北市

exhibition

2024-2025

clients

國立臺灣博物館

Participants

許麗玉、鄭真慧、游育瑄、施宏橋、彭竹慈、林君安、李佳潔

Partners

台灣女建築家學會、帝威廣告設計有限公司

MYT Architects

「修澤蘭」,一位隱身臺灣建築檔案七十餘年的傳奇人物。她在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,1960年代起投入全臺各地校園規劃與建築,是曾經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「中山樓」的建築師,也是在新店山林打造現代新社區「花園新城」的實業家。當年她主張「傳統中創新,以自然為尚」的建築理念與執行毅力,尤其是結合建築技術與藝術、獨具風格的大膽設計表現,激勵了同輩及後來的建築從業者。修澤蘭一生的建築志業根植於臺灣,她留在臺灣各地的建築風景,早已融入公眾記憶。

本展覽透過建築師、建築圖、建築模型、各類檔案重建「認識」的現場,描繪修澤蘭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頁上的特殊性。藉由重現修澤蘭的建築圖資檔案,並回顧當時社會背景,理解建築專業背後的環境資源與政策引導,提供公眾認識建築的歷史社會取徑。同時,回應當代對臺灣建築文化研究的期待,再現建築師手繪建築圖所指引的建築現場,藉此追溯本地營建技術演變與設計藝術衍繹的線索。

bottom of page